

- 宝利特获“福州市创新发展优胜企业”荣誉称号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重回景气区间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 2024年1—8月皮革行业运行情况
- 前三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规模近1.5万亿元
- 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持续精准赋能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 皮革行业增加“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 福州市侨联副主席一行赴福清基层调研访侨企
- 皮革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 2020年宝利特碳足迹自核算及温室气体排放自核算报告报告
- 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 企业专利
- 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环境信息公示
- 防患未然,知防消防,共建和谐 ——记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防演练
- 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一行莅临宝利特调研指导
- 宝利特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3•21”爆炸事故重要指示精神 和全省安全生产紧急会议精神及市委贯彻落实情况
- 2018年宝利特碳足迹自核算及温室气体排放自核算报告报告
- 2017年1~6月皮革行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分析
- 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6.4%
- 福建品牌海丝行活动今年开局良好
- 服装制作工等4类纺织服装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


新闻关注
政策:中国皮革行业描绘绿色蓝图推进生态制造 |
发布者:cyoukitei 发布时间:2013-2-18 9:30:03 阅读:1750次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中国皮革行业描绘绿色蓝图推进生态制造 2013年02月18日08:47新浪微博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苏超英近日表示:“有了生态文明,才有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行业的参与。皮革行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有可为。” 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苏超英认为,就皮革行业的特点来看,皮革行业本身是一个符合循环经济范畴的行业,它是把废弃的动物皮张变成光鲜、亮丽的皮革,最终制成各种时尚精美的皮革制品。这个过程不仅避免了生皮的浪费及其因腐烂变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且完成了对生皮充分的利用。 皮革行业本身是符合循环经济的,但是因为制革有污染,为了保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皮革行业近年来一直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作主线之一,这也是皮革行业探索循环经济道路的重要任务。苏超英介绍说,从实际情况看,行业的污染治理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据统计,我国制革行业的污水量约为1.2亿吨/年,占全国工业污水量的0.5%左右;污染治理技术成熟;治理成本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平均每平方英尺皮革的治理费用约0.1~0.3元。同时,行业越来越重视制革清洁化生产技术,其中废铬液废灰液循环利用、保毛脱毛、固废资源化利用以及中水回用等技术已经在行业得到推广。 推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苏超英表示,皮革工业已经走过了以牺牲环境换取发展的时代。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中国皮革协会始终以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宗旨,近年来,引导行业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一直是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协会为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成立“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加强行业环保核查工作。 中国皮革协会于2010年初牵头成立“制革行业环境自律行动小组”,自律小组是带领制革行业环保自律的、具有指导性的一个组织,其任务和目标配合国家落实各项节能减排产业政策,带动全行业实现各阶段节能减排目标,最终实现制革行业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绿色制革。两年以来,制革行业环保自律小组通过发挥五个重要的职责,即担任行业布道者、正面宣传者、工程先锋队、科技先行者、政府好帮手,开展了许多务实的工作,对提升全行业环保意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协助环保部开展环保核查是一项重点工作,目前已经有67家制革企业通过环保部核查,列入制革行业环保达标公告名单。 二是以“生态皮革”为抓手,树立制革业优秀群体形象。 “生态皮革”是中国皮革协会2003年在“真皮标志”的基础上,推出的适用于生态成品革的证明商标,对成品革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性能生态化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生态皮革推出到现在已经发展了将近10年,从最初的12家生态皮革企业发展到现在的49家,生态皮革企业的产能达到我国制革行业总产能的1/8左右。这表明,生态皮革作为规范我国制革行业、提高皮革生态环保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在不断深入,范围越来越大,随着满足生态皮革标准要求的企业越来越多,我国制革行业的发展水平也在悄无声息地不断提升。 根据生态皮革年度统计,2011年生态皮革企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在产量与上年持平的情况下,废水排放量减少3.7%,氨氮减排9.6%,COD减排7%。 三是培育制革集中治污特色区域,探索承接制革产业转移的新路。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皮革工业二次创业规划”中提出皮革集中生产模式以来,中国皮革协会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一致努力下,扶持了河北辛集和浙江海宁等一批制革集中生产的特色区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了前瞻性地引导行业形成集中生产、统一治污、产业链完善、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型制革基地,2010年,经过近一年的调研,中国皮革协会选择了辽宁阜新作为第一个制革承接转移示范基地,并签署了“承接转移中国制革示范基地·辽宁阜新”的四方协议,探索承接制革产业转移的新路。阜新皮革基地秉承“基地承载,环保先行”的原则,已经被辽宁省确定为制革企业集中污染控制区。目前,基地项目建设发展势头强劲,各种专项规划、环评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已完成6.5亿元;第一污水处理厂已经通过验收;第二污水处理厂可研报告编制完成,并通过技术论证,深度处理方案已启动;目前已经有63家企业与园区签约建厂,投产企业20家,在建企业20家,2012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1.5亿元。 四是推广清洁化生产技术,引导企业争取经济和环保的双效益。 中国皮革协会积极引导行业走清洁化生产的道路,一方面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推广技术,比如通过与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连续举办三届“全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推广了共23个节能减排环保创新项目的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召开研讨会等方式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了清洁化生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前,包括清洁化脱毛浸灰技术、废灰液废铬液的循环利用、高吸收铬鞣技术、皮革边角料的综合利用技术等一些具有创新性的项目投入产业化,赢得了经济和环保的双效益。 苏超英表示,客观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环保要求和标准越来越严,企业必须不断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新技术,去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准;其次是环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监管不力,使得部分本应早关闭的不规范小制革仍然存在;再其次如何处理发展和环保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不仅有了资金支持,同时技术能力也能够满足更高的环保要求,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既要解决劳动力就业,提高老百姓收入,同时又要兼顾环保,这是有一定矛盾的。 龙头企业示范作用巨大 苏超英认为,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是很大的,中国皮革协会非常清醒地认识到这点,通过“真皮标志”和“真皮标志生态皮革”队伍的培养,不断壮大龙头和骨干企业。 真皮标志是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它也是中国的首例证明商标,凡佩挂“真皮标志”的皮革产品都具有三种特性:该产品是天然的头层皮革、毛皮或其制品;该产品是优质的中、高档产品;该产品具备良好的售后服务。 十几年来,真皮标志得到了广大消费者、行业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普遍认可,目前已成为国内皮革企业实施质量自律、培育行业品牌的样板与平台。截至目前,全国有500家企业的530多个品牌获得了使用真皮标志的资格(含49家生态皮革)。随着真皮标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这些品牌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不断提升。据统计,使用真皮标志的制鞋企业产品产量在国内规模以上皮鞋企业产品产量的占有率约20%,皮衣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皮革服装企业产量的约20%;制革企业产品产量占全国制革总产量的1/8左右。 “生态皮革”是中国皮革协会2003年在“真皮标志”的基础上,推出的适用于生态成品革的证明商标,对成品革的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性能生态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方面生态皮革促进了制革行业提高环保意识,积极采用清洁化生产工艺,采用绿色化学品和先进的制革设备,生产出符合国内国际市场要求的皮革,同时要求制革企业加大环保治理和环保管理,采用先进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制革和污水处理的每一个环节全面体现环保理念,促进制革业走绿色、循环经济之路。 另一方面,通过生态皮革工作,树立制革业的新形象。皮革行业已经不再是过去以污染换取靓丽的时代了,越来越多的制革企业开始走清洁化制革之路,制革污染已经取得有效治理,经过严格控制和处理,制革过程完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理念和要求。 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中国皮革协会一直积极地配合相关部门督促、监督企业落实。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通知》,皮革行业近3年已经淘汰近2000万标准张的落后产能。 未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和标准的相继出台,企业面临的环保要求将会更加严格,环保压力将会更大,另一方面,随着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不断退出市场以及被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实到位,优质资源不断流向环保治理良好且运行平稳的大中型企业,这对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
下一篇:合成革:温州合成革强制去产能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