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7 www.cnpolytec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ww.cnpolytech.com 电话: 0591-85698818 传真: 0591-85698828
中国制造业那道“坎”:提质增效 |
发布者:bluesky 发布时间:2015-10-30 16:44:38 阅读:2640次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福建宝利特讯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闭幕,“十三五”规划成为看点。根据本次会议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十三五”规划纲要即将于今年年底前出台,最终于2016年3月提交两会审议。根据此前的目标,“十三五”之后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在中国经济持续放缓,增长方式艰难转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下,执政党如何继续制定这关键五年的经济路线图,将备受各界关注。 此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阐述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提出了“十三五”的十个任务目标: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 相比于“十二五”规划,“调结构”、“促创新”被放到更为靠前的位置。“调结构”层面,未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而工业经济内部加速制造业升级更是重中之重。制造业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更是公认的强国富民之本。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制造业不仅始终得到高度重视,其适时的阶段性转型更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前,各界共识认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题将是强调制造业质量提升,发展的核心也将转变为提高制造业的生产率,更好地适应产业融合趋势。按照这一思路,升级版中国制造格局将有望在“十三五”奠定。 有分析指出,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产业维度的三大主线。其中,《中国制造2025》等纲领性文件或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被重点提及,“十三五”规划将推动“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中国智造”。 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具有工业体系完整、国内市场巨大、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中国汽车产量世界第一,钢铁产量是美国、日本、俄罗斯和印度4个国家的总和,家电产品也是世界第一。全球近80%的空调、70%的手机及鞋帽、服装都是“中国制造”。 制造业作为增速最快的经济部门之一,也一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吸收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增速放缓,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从2010年开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业大国,但我们是制造业大国却不是制造业强国,在一些关键性高端制造业方面,我们的核心技术、核心能力还有待提升,创新能力与制造业强国相比还有差距。从目前来看,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因此,转型升级对我国制造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保健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目前,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十三五’规划即将浮出水面,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或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根据分析,随着中国经济迈入到新的发展高度,过去产能过剩、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将转向绿色低碳循环的产业。”卓创资讯分析师边晓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分析认为,制造业升级已势在必行。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向工业发达国家的收敛,技术引进的难度不断加大,后发优势不断弱化,在自主的技术创新能力尚未培养起来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现较明显的下滑态势;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中的高端生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又对新兴技术和产业领域全球竞争的制高点掌控不足,致使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不强。 “十三五规划将进入谋篇布局,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区域生态等有望再度成为热点。蓝图虽好,但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不利局面,最先感受到经济寒冬的可能是价值链低端或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如何做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制造业重新焕发青春已经是迫在眉睫”。CEEC镇江华东电力设备制造厂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项目经理聂光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指出。 根据中国工程院今年发布的《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报告》,促进制造业全面升级将是“十三五”规划的一大主题。工信部对制造业发展的解读则明确指出,制造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制造业内部结构也逐渐优化,先进产能比重持续上升,低端落后产能不断淘汰。下一阶段,将不断提高标准,加快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制造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高端装备制造业迎良机 随着成本优势的丧失和国内市场的逐步饱和,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产能过剩和结构不平衡等问题,尤其产业升级速度较慢引发了业内关注,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成为国家战略级话题。有产业研究人士提出预警,低端制造业将会收缩规模,而高端制造业会迎来蓬勃的发展,同时产品也将更加丰富。 尽管我国装备工业的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首位,但高端装备仍满足不了需要,不得不大量进口。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机械产品用汇达2553亿美元,行业中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严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发展高端装备产能,合理消化和收缩中低端产能成为本轮转型的要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志勤认为,由于人工成本、人民币(6.341, -0.0142, -0.22%)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中国制造成本优势逐步丧失。扭转这一态势任务艰巨,但若把经济转型的期望都放在服务业和高科技带来的新业态上,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就业等都要求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有所作为。 保健云指出,在十三五期间,发展高端制造业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作为提升中国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带动性。这种带动作用有可能可以引领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制造业技术层面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是我国未来十三五期间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能够带动其他行业或者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起到引领风潮的重要作用。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表示,技术方面的高端是跨领域、跨专业的一种集成,技术附加值非常高,创造的价值也比较大。同时它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还具有一定的技术垄断性,在这几个特征下,发展高端装备对国家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重构或重塑新时期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从十一五时期,整个装备制造业处于中低端水平,高端装备制造在8%左右,到十二五时,评估预期将达到20%左右,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脚步之迅猛令世界瞩目。2014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7万亿元,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 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十二五期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主要从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元器件,也就是从强基工程等方面来加大技术改造,十三五期间,则将焦点集中在十大类高端装备方面。李东指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延续一些十二五期间的政策等各种措施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1+X”落地。 “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将来面临来自金砖四国、东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以及资源依赖性的制造业,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优势将面临威胁,但同时也是动力,因此我们要充分估计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可能面临的冲击与竞争,应当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把传统的、落后的制造淘汰掉,提升高端制造、核心制造前沿制造的比重。”保健云说道。 有分析指出,十三五期间,装备制造业仍是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中国制造2025》确定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提出到2020年,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实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创新驱动制造业发展 大而不强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写照。根据世界银行[微博]统计,早在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306.8亿美元,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仅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大于35%,美国、德国等甚至超过40%;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32.6%,但其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8%。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资源浪费、污染严重,这些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聂光辉指出,对于国内的制造业而言,现有的业务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能够顺利实现转型升级的资金链安全的保障,但在产业大变革时期,更应当以务实的精神优化现有的业务结构。探索性发展新兴产业,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以创新带动业务流程优化、产品更替。在发展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创新也应做到有的放矢,应当优先发展那些与现有产业易产生关联的、便于推向市场的产业。 中国制造业曾经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现在很多制造业在淘汰、更新、换代,但是许多新诞生的,所谓创新型企业,无论从产业链、市场占有率还是品牌影响力都并没有达到旧的制造业企业的水平,这给现在的创业者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创新创意首先要满足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现在的制造业企业亟须创客们为他们提供新的创新空间,通过创新创意提供新的需求。 保健云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业转型是在中国与国际宏观经济出现新常态的背景下进行的,这与十二五期间的环境有着显著不同。十三五期间制造业的转型发展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转型蕴含着新兴创造和新兴思维,与十二五不同的是,十三五期间更强调制造业发展的创造性、智慧性、信息化程度和创意性。 作为全球第一工业大国,“中国制造”是中国经济的基石,也是中国建立创新驱动型国家的根本。十三五期间,将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第一个五年,对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升级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制造2025》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战略,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未来的制造业,不再是单一的以生产制造为主,而是将会向系统服务转变。具备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的投入到“互联网+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的谋篇布局之中。下一个五年,制造业要获得可行的转型升级,还需要在具体的措施上下功夫,比如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市场竞争,而质量和效益将成为制造业重要的考量指标。中国制造业要获得顺利的转型升级,需在理念、思路、路径上有所转变,短板要补,生存是前提,创新是未来。 走出去大有可为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通过出口创汇和实施“引进来”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腾飞,举世瞩目。在当前经济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不断升值的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有必要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全球资源分配,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现实选择。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制造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从高铁到核电到特高压,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直以来,高铁以创新科技为驱动,以不断创新为永动,开创了中国制造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制造业搭乘着中国高铁,乘风破浪,实现了让世人瞩目的好成绩。有分析指出,制造业“走出去”是未来几年的重要投资机会。此前,工信部已经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选择了30多个重点项目,通过银企合作推动装备制造走出去。 中国目前处在资本输出的新时代,对于中国的发展的最大需求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重失衡。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大部分经济体,跟中国情况可能正好是相反的,属于制造业严重发展不足,缺乏能源、缺乏基础设施、缺乏工业化的进程。而中国在基础建设和能源供给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大量的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化发展需求形成了非常好的对接。 有分析指出,预计到十三五末,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进出口贸易和资金双向流动规模在全球的比重也将进一步上升,通过开放型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心大国,即是大势所趋,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都将与“开放”紧密相连,全球的资源都会被“请进来”到中国参与配置,而中国也将“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十三五规划将是中国在国际视野下制定五年规划。 此外,从国家宏观经济来讲,制造业“走出去”可以帮助贸易相对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从而稳定人民币汇率,实现经济增长格局的转变和稳定。整个制造业行业结构升级将逐渐改变中国对出口的依赖,也是国内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标志。制造型企业的国际化运营,使得一部分生产基地将被转移至国外,在缓解国内众多行业内普遍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的同时,也可以加速国家特别强调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